找到相关内容3945篇,用时10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个基于事实的假设推理框架

    讨论,因明论的非单调性质和辩论性质被讨论。   关键词:因明论;归纳逻辑;假设推理;可诱导的;可允许的;不一致的非单调性;辩论系统   1 基于事实的假设推理   首先,我们考察经典的三段论:“...我们只能谈我们可以说的东西。当我们说“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”,我们说的是我们身边的张三、李四、王五等都是要死的。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,“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”是我们从张三的死、李四的死、王五的死等归纳得出的。...

    庄朝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12438738.html
  • 论因明三支式的逻辑性质

    ,一直存在着分岐,有人认为它是演绎的,有人认为它是归纳的,有人认为它既是演绎的,又是归纳的。总之,一般认为它是一种推理。然而,从思维科学的基础理论上看,我们认为,因明三支式并不是一种推理,应该是一种...论题(宗)。这两者都是通过因明三支式而达到的。“悟他”与“自悟”十分深刻而简炼地概括了因明学的论证作用,从而也说明了因明三支式的论证性质。  有人认为,因明三支式既是演绎的,又是归纳的,就是说,从因证明...

    曾庆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35338839.html
  • 因明学研究的现代意义探析

    ,因明仍有不少独到之处,是值得进一步挖掘研究和借鉴的。  一是因明熔演绎、归纳、类比于一炉,自然、确切、完整、立体式地反映了逻辑思维活动的全过程和不同的侧面、层次。从这个方面讲,它是更加接近人们思维的...他也没有预见到其后逻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。整个一部逻辑发展史都表明,逻辑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,目前正处在方兴未艾的全面发展阶段。演绎、归纳、类比是传统逻辑研究推理形式的基本范畴,是主观逻辑关于抽象思维的...

    颜华东 闫晓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40038848.html
  • 净化人心的文化就是幸福文化

    一切不好的事情就逐渐产生了,人类的幸福渐渐减少,而六道轮回也是因人心的恶化随之形成的。现今社会许多人类的不幸,就是千千万万   的不善业所感,归纳起来,不外身、口、意三种业。所谓之“意”,即是们  的...。如此简单归纳起来,比较容易懂,如果要细分,那就太多太多说不完了。就因为我们身、口、意三业的不善,带给自己很多的烦恼,所以若要人生得到幸福快乐,人类就不应该有贪、嗔、痴,杀、盗、淫等不好的行为 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5653863.html
  • 各部派的学说

    俱舍论》等,这些著作不仅阐述说一切有部的基本主张,更广泛涉及其他部派的观点。根据这些资料,可归纳出各部派争论的基本问题:   有无、真假的问题 如前所述,部派佛教的学说,大体上分别以大众部和上座部为两...”,认为一切世间法、出世间法都有实体,有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,因此对一切诸法广为分别,对一切法做“五位七十五法”的归纳分类,深深影响了后来的法相唯识宗。另外,如犊子部则不仅主张世间法实有,而且进一步认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3055338.html
  • 唐代弥勒信仰研究

    归纳、比较、分析法。撷取有关弥勒信仰之实物与文献,首先归纳出各种现象,再加以比较及分析,并作诠释,以探求各该现象之成因、内涵及意义。  四、研究大纲:  第一章 结论  第二章 唐代有关弥勒信仰的活动 ...

    汪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32959347.html
  • 认识菩提心

    大悲心、性空见,充分说明了菩提心在大乘菩萨道中的重要性。 西藏的宗喀巴大师在《菩提道次第论》中,将修学佛法的要领归纳为三主要道:即出离心、菩提心、空性见。我觉得这一归纳非常精辟,发出离心不是为了个人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4475170.html
  • 中国文化与科学

    方法就是归纳法,即把许多分处的一些现象,或者一些状态,归纳成一个最终的“理”。这是一个精简化、抽象化、浓缩化、符号化的过程。通过这一类思维方法,传统的中国文化想要达到一个了解世界一切之一切的境地。  ...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里头,是要用一种抽象的分类、归纳的想法,来达到“理”,这个跟西方的一部分精神是一样的。可是这种推演的精神、逻辑的精神,在中国传统里头没有。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是,他有个叫做“三似三实”的...

    杨振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5744516.html
  • 善导大师所说的杂毒之善与机之深信

    善导大师的要门三心与弘愿三心  心莲居士   善导大师在“观经疏”开端(玄义分)‘七门料简’之‘序题门’归纳“观经”之内容而作出有名的‘要弘二门判’,所谓:娑婆化主,因其请故,即广开净土之‘要门’:...,故为‘难行道’。  ‘他力三心’是不论定善、散善、智愚、善恶、皆悉信顺弥陀真实之救度,故三心皆统摄于‘深心’。善导大师说‘深心即是深信之心也’,而开展出‘七深信六决定’的解译,归纳之即是‘二种深信、...

    心莲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2245506.html
  • 以数理逻辑试解四重二谛

    而是作无数重解。我们可以把这三重与数学归纳法相对应。第一重就对应数学归纳法的归纳基础:第一重p为俗谛,q为真谛。第二重与第三重就对应数学归纳法的归纳步骤,第二重对应归纳步骤的归纳假设。四重二谛的前三重对应的数学归纳表示为(A,B为命题变元,p,q为命题常元):   a.第一重p为俗谛,q为真谛;  b.设第n(n>=1)重的A的俗谛为A,真谛为B,则第(n+1)重的俗谛为(A∨B),真谛为(~A∧~...

    庄朝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2762067.html